在春城昆明北郊,昆明植物园东园全球葱园(昆明中心),每年3月至5月,30余种各色葱属植物就次第开放,今年已是第五年。
每天,园里都引来成群的蜂蝶,也引得市民和游客观赏拍照和啧啧称赞。这里也成为公众欣赏了解葱属植物艺术外貌、科学文化内涵的科普展览展示基地。
同时,让人流连忘返的葱园,还是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助力昆明“世界春城花都”建设的典范。
中乌携手,创建葱属植物专类园
在全球公认的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有11个热点地区;而在世界8大植物地理区,“一带一路”沿线就坐拥4席,有25000多种植物。其中,中亚地区还是野核桃、野杏、野桃、野苹果、野樱桃、洋葱、郁金香等珍贵遗传资源的原生地。
葱属是隶属于石蒜科的一个植物类群,全球有500余种,是人类重要的食用、药用和观赏植物,如洋葱、大蒜、红葱、葱、火葱、韭、宽叶韭、韭葱、藠头等,数千年来伴随人类文明进程。
在乌兹别克斯坦,葱属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初步统计有131种;我国葱属植物约有100种,50%为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其中西南山地就分布有51种和10个变种。
“全球葱园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首次提出,并由昆明植物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建的全球首个葱属专类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研究员介绍,开展葱属植物保护和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个专类园的独特之处,是由位于中国云南的“昆明中心”和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的“塔什干中心”两部分组成。
2017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亚药物研发中心支持下,“中-乌全球葱园(昆明中心)”在昆明植物园启动建设;2018年5月,“中乌全球葱园(塔什干中心)”启动建设。
“建设全球葱园,是‘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人民合作友谊、绿色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周杰研究员介绍,五年来,昆明植物园连续举办葱属植物专题展,不断收集保存葱属植物,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普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西南和中亚山地是葱属植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也是探讨该属植物起源、进化和迁移传播的关键地区。”在4月14日举行的中乌全球葱园共建五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国-中亚植物多样性学术研讨会上,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研究员告诉记者,建设全球葱园,对发现新的遗传资源、培育新优品种有重要应用价值。
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植物多样性保护
共建全球葱园,既是合作的载体,也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互动的平台。
五年来,双方联合对乌兹别克斯坦和我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开展多次联合考察,共建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中心、植物资源挖掘和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双方建立了优势互补、友好共赢、共同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联合考察队前往西亚多国和地区,开展十余次葱属及当地特有植物多样性考察研究和标本采集。”孙卫邦介绍。
截至目前,全球葱园的塔什干中心、昆明中心已收集保育葱属植物180余种,成为全球葱属特别是野生葱属植物保护、研究、资源挖掘和科学传播的重要基地。
“云南省科技厅历来重视对外合作,持续加大对双方合作的支持。2021年立项支持合作建设中亚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中亚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深入合作和交流。”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合作处处长贺葳说,双方不仅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方面成果累累,在共建联合研究平台方面也作出了示范。
在合作框架下,双方搭建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植物标本馆国际标本交换绿色通道,乌方赠送的1108份精美植物标本,丰富了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这一地区的馆藏。围绕葱属、独尾草属等球根类植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双方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发现和发表乌兹别克斯坦植物新种2个。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科学研究和植物多样性使我们团结在一起。”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院士komiljon教授说,共建以来,联合研究中心不仅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广为人知,昆明和塔什干分中心也成为两国携手科学合作和友谊的见证。如今,基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云南省中亚生物多样性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可扩展的良好合作平台,双方可将着手新的研究计划,进一步致力于保护“一带一路”的植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