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宽带网络托底,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微机电技术加持,当各种飞行在不同距离和高度的“空中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科学研究、气象观测、应急救援等各种负载任务,我国无人机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也在提速。
记者5月17日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获悉,由我国牵头制定的iso 4358:2023《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iso 24355:2023《民用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用要求》和iso 24352:2023《轻小型无人机用电动能源系统技术要求》3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此前,我国主导的首个无人机领域国际标准iso 21895:2020《无人驾驶航空器分级分类要求》及iso 24356:2022《系留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已发布,截至目前,我国共牵头制定并发布无人机领域iso国际标准5项,在编国际标准8项。
多旋翼无人机是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多的无人机,对其产品功能与性能进行测试评估意义重大。《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规定了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及部件的试验方法,包括基本检查、功能检查、飞行性能、导航系统、数据链、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内容,可切实指导多旋翼无人机研制生产工作。
飞行控制系统和电动能源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分系统,其功能性能影响着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民用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用要求》和《轻小型无人机用电动能源系统技术要求》,可为轻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和电动能源系统的研制、生产和试验提供参考。
此次发布的三项国际标准构建了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检测评价体系,形成了轻小型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动力能源系统等核心系统的设计规范,业内将此次视为我国无人机领域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的有效实践,以“标准走出去”带动“装备走出去”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在几十个细分领域孵化出上百种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重要的板块之一。
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协会创会会长杨金才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1.3万家,年产值达1070亿元,注册无人机83.2万架,无人机数量比2020年增长60.9%,到2024年,无人机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元。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将进一步推动监管体系的完善,抑制行业的“野蛮生长”,释放相关应用的巨大商业潜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新阶段大幕拉开。
如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所言,“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当前,无人机标准国际化工作已成为世界无人机系统领域竞争的焦点和热点,建立完善涵盖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无人机标准体系,是推动我国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低空经济新格局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舒振杰表示,科技创新标准先行,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能够赢得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主动权,对规范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